close

思     考

        最近生活過的有些不一樣,似乎是因為心情不同的緣故吧。

        日前,我隨手拿起我那已經快要遺忘的[升學資訊],翻了一下。
那是我訂大正資訊每個月都會寄來的雜誌,一個月一本。再加上大正其他科目(全
科)的參考書,幾個月來,我的書架已經快被佔滿。老實說,我現在連讀完學校的課本都有問題,根本沒什麼時間去讀大正的教材,它每月寄發的課外雜誌就不用說了。但不知是因為心血來潮,我不知不覺地就讀起雜誌來,也找到這篇週記的靈感。

        那是一份極其豐富的雜誌,內容五花八門,會被教育部評定為優良讀物還真不是蓋的。我恰好讀到一篇愛因斯坦的生平介紹,文章的後半段是在研究愛因斯坦的腦?!我認為我沒有興趣,所以快快翻到前半段去。

        愛因斯坦在小時候是一個大家都認為不怎麼樣的學生。直到三歲還不會講話的娃兒,誰會認為他長大後有什麼建樹?大家也許聽過愛因斯坦在小時候就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自己思考答案的個性,但大家可能不太清楚的是:他在十五歲自己毅然決然地向原本就讀的德國的中學申請退學,這是因為他無法忍受當時德國呆版的權威式教育。接下來發生的事,就是大家所知道的了:一九零五年,在他任職瑞士專利局三級技術員的期間,二十六歲的他,先後發表了三篇改變世界的論文,接下來也奠定了他在物理學上的崇高地位。

        回顧他的中學生活,他並不是我們想像的"資優生"那一型。這裡引用一句他父親的一封寫給朋友的信:"愛因斯坦(中學時)的成績並不完全符合我的希望和期待。長久以來,我已經看慣他的成績單上總是有幾項不太好的分數。"就是這些文字,帶給我一些靈感。

        學生是否一定要追求形式上的滿分?成績單上的滿分,並不代表他在生活上會滿分、往後的成就上會滿分。所以,這是他真正追求的嗎?當每個學生辛辛苦苦地溫習功課時,其它自己廣大的夢想,都被拋諸腦後。我們被規定去吸收一些不是真正被自己需要的東西,而我們也似乎習慣於此,進而更一頭栽下去。

        我想起母親在跟我逛大賣場時說的話,她是一個很明智的人。"其它沒興趣的科目,就讓它及格就好......"她大概是這麼說的。"為何不可?"我想。也許這種思想在這個教育體系下就如李敖先生的話一般辛辣,但長遠來說,我覺得這並無什麼不對,我寧願做自己。但前提是要對得起自己,對自己負責;當往後發現自己一無是處時,會已經太遲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