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唉呀呀~ 好死不死,我升上高中了。告別了國中的青澀歲月,似乎就是這麼乾脆。原以為隔天還會踏入的國中校園,現在卻成為在每個忙碌的早晨中,上學路途的背景。

回想國中的國文課:煩人的注釋背誦以及參考書籍的連續轟炸,在當時實在讓我無法接受。進而否定整個國文教育的價值。"背一堆死人的文章對我有什麼用呢"我說。
而到了高中,我對此似乎稍微改觀:國文並沒有想像中的枯燥乏味,特別是當我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而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努力。對我而言,古文閱讀對我是一種心志的殘害。探究其原因,僅僅是"看不懂而已"。這大概是我在國中以前發生的情形。但,最近,當我在古文閱讀上瞭解古代聖賢所謂的的"道理"及"人文修養"時,我總會讚嘆:"我看懂了"。究其原因,也只不過是弄懂了幾個以前不懂的"關鍵詞"和"生字、辭"罷了。
這麼大的轉變是我在接觸山達基之後,但我先不多談。

回想小時候,我總是看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書籍,大部分都是自然、科學方面的書。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在文學作品方面,卻幾乎沒什麼涉獵;除了一些紐柏瑞金銀、牌獎的小說外,傳統中國文學作品對我,根本是接近完全陌生的領域。

當一個恣意地遨遊在科學世界中的天真小男生,突然被灌輸以龐大的文學觀念及教育時,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這就是我的狀況。

多年來,文學領域對我而言一直是一塊又愛又恨的領域。

熱愛作文的我,愛寫議論,天馬行空;但一回到考卷上的閱讀是非選擇填空題,我卻一敗塗地。
參加演講比賽的我,雖然信心滿滿、躊躇滿志,但實際上還是贏不了講台上其他"字正腔圓、抑揚頓挫、優美婉轉"的對手。我不得不承認我過去的失敗。

今天的我雖然看似落魄,但是事情並沒有我想的那麼糟。同樣的,雖然國文在我眼中是一株天天摘的黃蓮,但它總有美好的地方。

國文的根、莖、枝幹,是我從未欣賞的地方;而國文的花,是我真正疏忽、遺漏的。

原來國文這麼有用!婚喪喜慶的請帖、求職書、公司及政府的文書、公文...... 國文無處不在。原來這些都是我遺漏的,盲目的我並沒有真正看清這些,這些與我切身相關的事。

而"詩詞",才真正是國文的花了吧。我知道讀一首詩時,關閉對情感的體驗能力,是錯的。那不是國文。那是對呆版教育的盲目服從。

現在我在吃這顆黃蓮時,如果我會覺得它不苦,是騙人的。但至少它沒有以前來的苦,當我看到國文的花時。

       農夫扛著鋤頭,在旱田中工作著
       一滴辛苦的汗水滴入土上乾裂的裂縫時,就有一次辛勞的背影,揮著鋤頭向下
       呀!呀!  瞧!轉眼間,稻青已取代了黃,在風中搖曳。臉上的惆悵也被歡顏及興奮的表情所取代
      我在稻田耕耘

      窗內,詩人拎著筆,也在田隴似的稿紙上耕耘
      鋒利的筆尖劃破了沉寂的心思;婉轉的詞藻感動了渾沌的少年
      我驚醒

      如今,而我,也在這塊人稱國文的人文田地裡
      耕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